東森深度周報/解密「油害」小心釀癌復發 關鍵比例1:1
新聞來源:東森新聞/記者:謝昀燐、劉家豪、許舒銘、江慶鏗/日期:2025.04.27
吃錯油,可能是引發癌症的關鍵。你知道食用油依照脂肪酸屬性,可分為Omega-3、6、9嗎?我們常見的大豆油、花生油、棕櫚油,甚至肉類與雞蛋,通通屬於Omega-6。若攝取過量,恐造成慢性發炎,不僅增加罹癌風險,最新研究更指出,還可能提高癌症復發機率。
精準預防醫學會理事長張家銘:「現在變成Omega-6吃太多、Omega-3太少,這兩個比例最健康的是1:1,但現代人基本上是1:20。」
人類與「油」的關係已延續數千年,現代人熱愛炸雞排、排骨便當,煎煮炒炸樣樣來,但吃進嘴裡的健康問題,不只是避開高溫這麼簡單。即使加入橄欖油與蔬菜,看似健康的一餐,如果油脂比例錯誤,癌細胞仍可能蠢蠢欲動。
根據研究,Omega-6與Omega-3若失衡,不僅引發慢性發炎,甚至會影響免疫細胞辨識癌細胞的能力。《Immunity》期刊2025年最新研究發現,癌友即使完成治療,體內仍可能殘留癌細胞,同時儲存大量「花生四烯酸」這種壞脂肪。花生四烯酸正是Omega-6的組成之一,當人體攝取過量Omega-6,反而會將這種脂肪送進免疫細胞,使它們誤以為癌細胞是「好人」,從而停止攻擊。
精準預防醫學會理事長張家銘:「如果中性球不去攻擊癌細胞,自然癌細胞就會持續繁殖,復發機率就會提高。」
這項研究雖以三陰性乳癌患者為對象,但其他癌友與一般人也不容忽視。因為Omega-6是人體必需脂肪酸,無法完全不攝取,但若過量,就可能導致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。
精準預防醫學會理事長張家銘:「慢性發炎的表現可能是像膝蓋莫名痠痛,久而久之,也會成為罹癌的因子。」
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書宜分享一個簡單的口訣:「3好、6不好、9不好不壞。」Omega-3具有抗發炎特性,建議多補充魚油、亞麻籽油與核桃等Omega-3來源。而大豆油、葵花油、肉類、雞蛋等含有大量Omega-6,橄欖油與酪梨油則屬於Omega-9,較為中性。
癌友Sharon:「生病之前,我的三餐屬於精緻飲食,我都很疑惑,大家吃得差不多,為什麼只有我生病?」她在50歲時罹患乳癌,歷經化療與電療,康復後才真正開始重視油脂攝取。
癌友Sharon:「以前我很愛吃餅乾,後來才知道裡面都是棕櫚油。現在我會刻意補充好油,即使偶爾吃炸雞,也比較安心,因為有健康的底子可以抵抗。」
雖然在外用餐難以完全避免Omega-6,但若了解原理,適當補充Omega-3、減少不必要的壞脂肪攝取,對於降低發炎與癌症風險,依然有正面幫助。
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書宜:「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會吃到外食,Omega-6攝取已經過量,回家自己煮的時候,就要有意識地補充Omega-3。」
掌握「3好、6不好、9不好不壞」的口訣,在飲食中維持脂肪酸平衡,就能讓油不再是「癌」的推手,而成為守護健康的幫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