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抗癌、防癌怎麼吃?(電臺專訪)

台灣每5分18秒有一人罹癌,十年來加速1.5倍;每年新診斷癌患約十萬人。
大腸癌連續8年蟬聯榜首,乳癌發生率竄升最快。
以大腸癌為例,近9成大腸癌是自發性產生,與飲食習慣習習相關。事實上,大多數的癌症,透過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,無論是抗癌防癌都能發揮很好的效果。
癌症關懷基金會,七年來致力於探索台灣人在地簡單可行的抗癌防癌飲食方法,頗有成效,目前全台北中南都有開辦癌友飲食指導專班,全程3個月幫助癌友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,全程免費只需繳保證金,去年開始更開辦癌友家屬班(半天),得到相當好的迴響。
今天在節目中將與聽眾分享:
**抗癌~針對身邊罹癌的親友的飲食妙方說明。
守住體重 ,守著希望 ,抗癌三招:多樣、適量、全食物 。
該怎麼吃~吃的優先順序,防癌該怎麼吃?
~全民運動,大家一起來 。
準備期:從診斷到化、放療及手術前 。
※飲食重點:蛋白質及五穀根莖類為主,再視情況補充蔬果。
這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維持體重,且因為手術與化療會造成身體組織嚴重耗損,需要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,幫助修補、重建受傷組織。
譬如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魚肉豆蛋每日4份,這時可改成5份,每日攝取的奶類可增加到兩杯(1杯240cc)。
至於蔬果,因熱量少、易產生飽足感,在這時期只能做為配角,還是需以蛋白質與五穀根莖類為主,以免維持不住體重。 治療期:手術後及化、放療期間 。
※飲食重點:這時飲食較無禁忌,只要想吃的、能吃的,都可儘量吃;如果沒胃口的病人,建議也可從點心增加熱量攝取。
訪談中將以多年來的實際案例故事說明。
大腸癌發生率雖高,但死亡率比肺癌、肝癌低,只要早期發現多半可治療,建議民眾應少吃紅肉、醃漬與油炸食物,年過50歲者應定期篩檢,並要採「全大腸鏡」檢查,以免疏漏。
關於黃翠華:
現任:
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
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兼任講師
經歷:
中華民國營養師全國聯合會秘書長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
馬偕醫院營養師、臨床/膳食組長
台北醫學大學暨研究所、實踐大學兼任講師
雀巢公司營養事業部經理
學歷:
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 碩士
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 學士
建議連結:
📋癌友營養諮詢門診 https://www.myccf.org.tw/opo
📋癌友飲食指導專班 https://www.myccf.org.tw/cla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