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曉彤指出,乳癌防治飲食原則為均衡健康飲食、控制飲食份量、限制酒精攝取。想要遠離肥胖,她提供「吃出抗癌力」聰明選食5招…
30多歲女罹患乳癌!愛吃1類食物 醫:風險增67%
柯曉彤指出,過重及肥胖者擁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,當女性的身體質量指數(BMI,計算公式是以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。)大於25時,罹患乳癌的風險便會增加17%;若BMI大於30,罹癌風險則會增加37%,同時,不常運動的人也有較高的罹癌風險,有規律運動的女性,罹患乳癌的機率相較不愛運動者低了20~40%。
每天31人罹乳癌-醫列胸部12徵兆-危險了-有年輕化趨勢
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柯曉彤解釋,受飲食西化、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影響,高油高糖高鹽飲食充斥於生活中,靠吃舒壓、無肉不歡等狀況普遍,若長期飲食不忌口加上缺乏運動,肥胖必定會伴隨發生,造成體內脂肪堆積、身體慢性發炎,久而久之,三高疾病隨之而來,更可能誘發乳癌發生。
【獨家】零卡、低熱量真相 蒟蒻、蜜餞含人工甜味劑
營養師黃淑惠:「運用在糖尿病患(者)血糖控制,肥胖者身上來使用,我們就會認為,它有它的可行性。」糖尿病或過胖患者,會使用甜味劑來控制熱量,營養性的甜味劑,例如山梨醇、木糖醇,有清涼口感、熱量也低,在口香糖中很常見。
食譜/時菇黑米飯-飲食高纖低脂遠離乳癌!護心、防癌又顧好免疫力
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,菇類含有多醣體。根據報告顯示,每天吃10公克的菇類,可以降低64%罹患乳癌的風險,如果再補充其他植化素,像喝綠茶或吃大量蔬果,能降低更多風險。因此,黃淑惠鼓勵大家多攝取菇類,不見得要是香菇,任何菇類都有多醣體。
亞洲男性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 毎天多喝2杯「這飲料」降低患病風險
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,咖啡在近20年來從「成癮飲料」搖身一變,成為抗氧化、抗癌超級食物,因為它真的有很多有益人體的好成份。
宅在家愈吃愈胖 專家:外送方便、活動減少有關
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柯曉彤表示,疫情期間國人體重增加現象,雖未有研究證明兩者直接影響,但近年外送風氣盛行,讓食物取得更加容易,若常常選擇不健康食物,又宅在家運動量不足,都可能導致體重增加。
孩子愛吃零食不僅易肥胖、三高 「這風險」原來亦大增
台灣癌症關懷基金會一項最新「全台學童飲食調查」顯示,8成學童在放學後到睡前食用零食和垃圾食物,其中9成為蛋糕、炸物、熱狗和香腸等加工食品。
後疫時代食療奶漿 抗癌、護肺、降三高
擔任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,將陪先生戰勝肝癌的經驗與大家分享。她介紹一道很適合後疫情時代飲用的飲品「百合薏仁奶漿」,可潤燥、清熱、降三高、降脂、抗癌還可以恢復化療後的體力。
【錯誤】網傳「癌症終於被破解了!如果一個人體內有癌症,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內盡可能攝取到最大量的B17。喝馬鈴薯生汁據說可以有效控制癌細胞。」?
黃淑惠說,傳言提到「把馬鈴薯發芽的地方挖掉」後食用,也是錯誤的說法。馬鈴薯如果發芽,會產生有毒的生物鹼,整顆都不能食用,不是挖掉發芽處就沒事。此外,生吃馬鈴薯汁也要小心清潔不當、增加細菌污染的風險。